侏罗纪世界进化游戏深度解析,圆顶龙图鉴及其详细属性介绍
在《侏罗纪世界:进化》这款以著名电影《侏罗纪世界》为原型改编的游戏中,恐龙无疑是玩家们最为关注的焦点,作为已经灭绝的蜥脚类恐龙之一,圆顶龙(学名Camarasaurus)以其独特的属性和魅力吸引了众多玩家的目光,本文将详细介绍圆顶龙的各项属性,帮助玩家更好地了解和培育这一恐龙。
一、基本信息
圆顶龙,学名Camarasaurus,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脊椎动物亚门、蜥形纲、双孔亚纲、蜥臀目、蜥脚形亚目、圆顶龙科、圆顶龙属,其最早的发现纪录是于1877年,在科罗拉多州发现的一些零碎脊骨,爱德华·德林克·科普买了这些骨头,作为与奥塞内尔·查利斯·马什之间的斗争之用,并于同年将之命名,马什其后将他的一些发现命名为鲁钝龙,但大部份古生物学家都认为这是圆顶龙的一种,这种命名的冲突在这两位学者中非常普遍,当中最出名的就是雷龙/迷惑龙,直至1925年,首个完整的圆顶龙骨骼由查尔斯·怀特尼·吉尔摩尔所发现。
圆顶龙是北美洲最常见的大型蜥脚下目恐龙之一,生活在晚侏罗纪时期,距今约1亿5500万至1亿4500万年前,它们是侏罗纪末期的重要成员,主要分布于美国北起怀俄明州、南至新墨西哥州的广大西部平原,圆顶龙的学名意为“有空室的蜥蜴”,源自古希腊文的“圆顶室”或“拱形盖”,意指其脊椎中的空室结构,这一特征有助于减轻体重,提高灵活性。
二、体型与外貌
圆顶龙成年体型庞大,体长可达20米,体重超过50吨,是蜥脚类恐龙中的佼佼者,与其他长脖子的蜥脚类恐龙相比,圆顶龙的脖子相对较短,尾巴也较短,这使得其体格显得更加粗壮和结实,圆顶龙的头颅骨短而高,呈方形,钝型的鼻部易于辨认,其牙齿长而整齐,形状像凿子,适合咀嚼粗糙的植物,圆顶龙的一些脊骨是空心的,这进一步减轻了体重,增强了其行动能力。
圆顶龙以其独特的钝型鼻部和庞大的体型而易于辨认,在游戏中,《侏罗纪世界:进化2》中的圆顶龙体重超过51吨,体长超过18米,是游戏中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,它们喜欢与似鸟龙、角龙、甲龙等恐龙同居,但排斥蜥脚类恐龙和狂暴龙。
三、生活习性
圆顶龙是草食性恐龙,主要以蕨类植物的叶子和松树为食,它们拥有强壮的消化系统,能够吞下砂石以帮助消化胃里的坚硬植物,圆顶龙群居生活,偏好干燥环境,能够共同抵御天敌的侵袭,提高生存能力。
圆顶龙是群居动物,它们不做窝,而是一边走路一边生小恐龙,生出的恐龙蛋形成一条线,圆顶龙蛋被发现时并非整齐排列在巢穴中,而是形成一条线,这表明圆顶龙可能并不照顾其幼崽,有化石记录显示,圆顶龙可能以群体(或至少是以家庭)为单位行动,这一假设得到了集体死亡化石纪录的支持。
圆顶龙有个非常强壮的消化系统,它会吞下砂石来帮助消化胃里其他坚硬的植物,食植物的圆顶龙腿像树干那样粗壮,可以稳稳地支撑起它全身巨大的体重,圆顶龙的一些脊骨是空心的,为了要减轻它的体重,颈椎有12节,颈部肋骨互相重叠,使颈部更为硬挺,背椎有12节,荐椎5节,与髋骨固定。
四、游戏中的圆顶龙
在《侏罗纪世界:进化》系列游戏中,圆顶龙同样以其独特的属性和魅力吸引了众多玩家的关注,游戏中的圆顶龙体重超过51吨,体长超过18米,是游戏中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,它们以其独特的钝型鼻部和庞大的体型而易于辨认,圆顶龙在游戏中被归类为食草类恐龙,拥有高耐力和高恢复力,但食欲也相对较大。
在恐龙公园中,圆顶龙对高架树叶、高架坚果和森林的需求较高,而对水的需求相对较低,它们喜欢与似鸟龙、角龙、甲龙等恐龙同居,但排斥蜥脚类恐龙和狂暴龙,圆顶龙在吸引游客方面表现出色,具有较高的游客吸引度。
五、圆顶龙的演化与地位
圆顶龙代表了蜥脚类的一演化支系,形态上与蜀龙有很多相同之处,表现在外形上,主要是脖子比躯干长不了多少,而躯干很壮,这类动物最大的特征是头骨上开孔大,结构较为轻巧,两个鼻孔分别开在头骨的两侧,口中生着勺形的牙齿,圆顶龙已是一种较为进步的蜥脚类,不仅体形大,体长可达18米,体重可达30吨,而且在骨胳上已演化出协调巨大体重的结构;腿骨粗壮圆实,适于承重;脊椎骨坑凹发达,显得轻便。
圆顶龙是北美地区最著名的恐龙之一,它们生活于晚侏罗纪时期开阔的平原上,距今约155—145百万年前,在1997年及1998年在美国怀俄明州发现两头成年圆顶龙及一头12.2米长的幼龙(约生活在150百万年前),集体死亡的化石纪录,有假设指它们在最后休息的地方被泛滥的河流所冲洗,这显示圆顶龙是以群族(或最小是以家庭)来行动的。